传播普及应用科学知识 厚植创新社会文化土壤
——在第15届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活动上的致辞
张志强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任)
真诚地欢迎大家能来到中科院成都分院、聚集于此,来参加以“科技强国,科普惠民”为主题的“中科院公众科学日”活动,共享科学知识传播的饕餮盛宴,近距离感受科学的神奇与魅力。我谨代表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对前来参加科学日开幕式的各位领导、来宾、同学们,表示热忱的欢迎和感谢!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6月1日在 “科技三会”(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重要性的论述,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我国科学知识传播和普及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才能厚植科技创新的社会文化土壤,这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强国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而我国在科学知识普及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科技强国相比差距巨大、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区域差距明显、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成为制约科技强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必须像重视科技创新一样重视科学普及、科学知识的广泛社会传播。两者齐头并进,我们才能逐步实现从科技大国向创新型国家、科技强国的跨越发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20)》提出,至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提升到10%以上。因此,大力加强科学知识传播和社会化普及,时不我待。
科普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支柱之一,科技国家队就要勇担科普国家之责。2015年,中国科学院、科技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中国科学院科普工作的若干意见》,推动实施“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计划、“科学与中国”科学教育计划,建设科普工作国家队,加强科学知识传播,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科院公众科学日”就是中科院加强公众科学传播活动的广而告之的宣传日。
2019年是建国70周年,中科院建院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是进入创新型国家决胜之年。中国科学院作为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促进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主动承担科普任务,不断创新科普模式,为建设创新型社会、学习型社会提供科学文化支撑。中国科学院将在公众科学日向公众展示我院重大科技成就,讲述我院科学家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不畏艰辛、百折不挠、勇于创新的精彩科学人生故事,并开放科普场馆、举办科普展览,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趣味科学实验等活动,希望公众可以藉此机会走进中科院、走近科学,了解科学并爱上科学。
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作为中科院文献情报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拥有国内最丰富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是科学知识汇聚的宝库和殿堂,是科技创新和科普教育的信息资源高地。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也是中科院国家高端科技智库的有机组成部分、四川省新型智库“现代产业与创新发展研究智库”依托单位,近年来致力于全方位开展科技战略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科研创新学科知识服务、区域与产业发展战略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服务,科技智库建设发展成效显著。同时,在“创新,开放,协同,共享,跨界”的发展理念指导下,我们不断探索将高端科研信息资源科普化的方式方法,以促进科学知识的社会化广泛传播普及。欢迎大家常来这个知识的殿堂充实、完善自己。我们中心天天都是科学日!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科技创新加速推进,世界进入以创新为主题、为主导的新时代,创新成为重塑国际格局的关键力量。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少年强则中国强。“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树立报国的远大理想、热爱科学的兴趣爱好,选择与科学相伴,潜心笃学,培养和绽放聪明才智,就会极大地改良科技创新最需要的社会文化土壤,就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磅礴力量!
衷心祝愿第15届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活动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