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最美科普图书——《嘉卉:百年中国植物科学画》
- 来源:
- 信息服务部
- 发布时间:
- 2025年04月23日
“好的科学绘画作品,不但要画得准确,还应该尽量表现出生命活力,讴歌多彩自然。”这既体现了植物科学画的精髓,也是中国植物科学画工作者的精神写照。
邂逅美丽
春日阳光正好,无意中被书架上一本装帧雅致的厚厚图书所吸引,草绿色的封皮恰如窗外大自然的新绿,标题简短却富有意味——嘉卉,后面紧跟几行小字:“百年中国植物科学画”。
随手一翻,便被第一幅图所惊艳(下图右边的《垂穗石松》)。简单的墨线勾勒,把一株草本植物刻画得纤毫毕现、生机盎然。疏朗而自然伸展的枝条,螺旋状排列的松叶密而不乱,每根叶子都有自己的生长方向和姿态,可以看出绘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高超的笔墨功夫。
注:上图左为蒋杏墙绘制的《长柄石杉》,右为史渭清绘制的《垂穗石松》。
继续翻看,每一幅图都精美异常,简直是眼睛和心灵的享受,令人心生欢喜,爱不释手。(下图为随手所拍)
注:上图左为许春泉绘制的《毒芹》,右为马平绘制的《硬阿魏、防风》。
注:上图左为阎翠兰绘制的《一串红》,右为孙西绘制的《毛泡桐》。
注:上图左为曾孝濂绘制的《黄花夹竹桃》,右为陈月明绘制的《罗布麻》。
阅完整本书,发现《嘉卉:百年中国植物科学画》是一部汇聚百年来中国几代植物科学画师心血的经典之作,更是一部集科学、艺术、人文与历史于一体的植物科学画“百科全书”。
全书收录680余幅精品画作,涵盖860余种代表性植物,并辅以480余幅珍贵文献图片。包括《中国植物科学画史略》,特别收录了《科学家的科学画》、《中国古代植物图像简史》等。该书索引体系完备,不仅可以通过绘者名索引,还可以通过作品的中文名和拉丁名进行索引,是一部诚意满满的用心之作。
该书不仅入选2019年度“中国好书”,还被评为2022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另外,该书在2020年英国D&AD全球创意大赛中,凭借封面设计荣获书籍设计类石墨铅笔奖。
核心特色
l 科学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植物科学画以精准描绘植物形态特征为核心,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书中画作不仅严格遵循植物分类学标准,还通过细腻生动的笔触展现植物的生命力。例如:冯晋庸笔下的《浙江红山茶》,花瓣的皱褶鲜亮与叶片的油润质感表现得栩栩如生,被誉为经典之作;冯澄如以中国传统花鸟画与植物科学画相结合的笔法绘制的《任豆》,仅从艺术性上来看,便是一幅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传统中国花鸟画上乘之作。
注:上图左为赵晓丹绘制的《樱草》,右为冯晋庸绘制的《浙江红山茶》。
注:上图左为张孝杰绘制的《大叶野豌豆》,右为冯澄如绘制的《任豆》。
l 双重“演化树”结构
全书以植物分类学为基础,通过“演化树”形式呈现数十亿年的植物进化史,同时梳理中国植物科学画的百年发展脉络。这种结构既展现了植物类群的系统发育过程,又记录了植物科学画从启蒙到繁荣的演进历程。
注:上图为“植物科学画的起源”一节中的内容。
注:上图左为“真核生物生命之树”,右为“现生陆生植物系统发育简树”。
l 历史与人文的深度交织
书中收录了从冯澄如、曾孝濂等先驱到“90后”新生代画师的集体作品,并附有植物学家的精彩点评及手稿文献,展现了植物画师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品质。例如,李爱莉的《世界党参属》以科学画形式诠释物种多样性,2018年荣获全球插画大赛荣誉提名奖,体现了中国植物画与国际接轨的非凡实力。
注:上图李爱莉绘制的《世界党参属》。
注:上图为《世界党参属》附注。
写在最后
《嘉卉》不仅是一部植物学画册,更是一部记录中国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史诗级作品。正如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曾孝濂教授所言:“它承载着几代画师的毕生心血,是永不撤展的艺术画廊。”
植物科学画师是过去几十年研究院所中默默无闻的一个特殊群体,这本书也是百年来中国植物科学画师及其作品的一次集体亮相。随着摄影技术和计算机模拟的普及,科学画的传统科研功能被部分替代,专业植物科学画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然而更具大众普及性的科学画时代已经到来。自然界是人类发明创造的源泉,也是人类心灵的精神家园,对大自然的准确与细致的观察和描摹,是人类心灵的需求与永恒不懈的追求,从古至今贯穿于人类的探索实践活动当中,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加入科学绘画的行列中,一起感受和描绘大自然的活力与生命力。
索书信息
《嘉卉:百年中国植物科学画》
作 者:张寿洲,马平 主编
出 版 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10
索 书 号:58.8/1253
馆 藏 地: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