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上午,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召开2010年度国科图创新到所项目暨成都分馆学科馆员和学科化服务责任所承担项目中期检查评审会。
会议以成都分馆为主会场,昆明植物研究所、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为视频分会场形式举行。业务处代表、全体学科馆员和成都分馆学科化服务责任所项目承担者共计20多人参加了此次评审会。
成都分馆副馆长杨志萍介绍了国科图创新到所项目中期检查的意义及安排情况,希望领导和专家对项目多提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今后项目完成中找准方向,不断提高项目的研究水平,同时运用到科研活动中,成为科研用户满意的产品。
成都分馆学科馆员梁田、上海应物所信息中心主任沈立人、昆明植物所信息中心杨雅、上海硅酸盐所信息中心主任傅剑和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信息中心主任邱敦莲先后做了“大口径光学元件面形干涉检测技术专利检索平台”、“先进核裂变先导项目文献服务及情报分析平台”、“钍基(熔盐堆)核能项目情报文献服务平台”、“基于植物DNA条形码文献计量分析的信息服务方案设计”和“中科院山地所泥石流研究领域竞争力分析”汇报。项目负责人从项目目标、已开展的研究内容、方法和实践路线、协同机制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同时,也谈到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碰到的难题,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导。每位专家在提取项目汇报后都提出问题,给出了建设性意见。在听取“钍基(熔盐堆)核能项目情报文献服务平台”汇报后,成都分馆馆长方曙建议平台页面的设计可以更加简洁、针对性更强,并可考虑加入全文文献;在听取“中科院山地所泥石流研究领域竞争力分析”汇报后,副馆长邓勇认为,题目过大,建议将竞争力分析调整为科研科出分析。其它专家就协同机制、数据筛选和研究方法等提出了宝贵指导建议。
杨志萍总结了这次创新到所项目中期检查中的成绩和有待调整、改进的地方,希望项目组成员在下一阶段按照专家的意见进行改正,提高研究水平,力争都能圆满结题。
专家组成员与学科馆员和成都本地研究所图书馆老师一起开展了进一步的交流与探讨,大家认为本次会议为进一步加强院所协同、学科馆员与情报研究、专利分析、信息技术和资源建设专家的协同环境营造,为“十二五”研究所一线知识化服务能力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